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来源:    添加日期:2024-01-08    
今年以来,武城县武城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实行“三三四”制工作法,打通县镇村三级矛调途径,整合各级资源、融合各级平台、聚合各级职能打造“矛盾调解共同体”,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无盲区。

矛调“三解”走好化解“和谐路”

首用“和解”方式。充分发挥网格员探头作用,及时排查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上报至村调解委员,村调解委员会发挥各村金牌调解人作用,让有威望、热心肠、明事理的说和人、暖心人、和事佬参与到矛盾调解中来,发挥他们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促进矛盾双方打开心扉、实现和解,避免矛盾激化升级。今年以来,武城镇各村网格员和村金牌调解人以“和解”方式成功将30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

再用“调解”方法。对于无法“和解”的矛盾,发挥矛盾调解分中心的作用,将镇矛盾调解中心职能下沉,到群众家门口开展调解,由矛调分中心负责人员牵头镇司法、人社、民政等相关职能站所参与矛盾调解,将各类矛盾的矛盾化解到镇级层面,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今年,全镇通过矛盾调解分中心“调解”的方式化解突出矛盾纠纷30余起,确保“大事不出镇”。


▲红色椒者矛调共治体对群众矛盾进行调解

终以“法解”纠纷。对于难以“化解”的矛盾,充分利用多元解纷机制,强化法治在基层治理的根基力量,结合武城县“微法庭”的特色做法,借助法官指导矛盾处置,以案说法、以案释理,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以法律规定作为矛盾化解的框架,消除群众不知法不罪的逃避心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依法化解。今年,“网格微法庭”助力全镇就地化解3起涉法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

矛调“三平台”搭建化解“连心桥”

充分发挥金牌调解团的“情解”作用。金牌调解团普遍来自各村两委干部、有威望的老人、热心肠的村民等,能够发挥自身了解村情民情、善于用情感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对于一些邻里小矛盾、家庭小纠纷等能够有效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实现矛盾就地化解。

充分发挥矛盾调解分中心的“理解”作用。矛盾调解分中心配有党建联合体干部,发挥镇级功能下沉的作用,可以将人社、民政、司法所等站所引入到矛盾调解中来,通过镇级资源的介入,发挥以理服人的作用,能够解决部分民生需求矛盾、村庄发展矛盾等。


▲“网格微法庭”释法明理化解纠纷

充分发挥微法庭的“法解”作用。将微法庭引入到基层治理中,进一步强化司法资源赋能,发挥网格微法庭靠近群众的天然优势,通过普法宣传、法律宣讲、巡回审判等形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借助网格微法庭平台优势,使网格微法庭成为各方的诉求“交汇点”,利益“重合点”,矛盾“终结点”。

矛调“四结合”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将矛盾调解同普法相结合。始终坚持将矛盾调解与“普法”工作同步推进、同步开展,通过在镇村各级组织设置普法宣传栏、张贴普法宣传画、定期组织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等做法,积极引导村民知法懂法用法。

将矛盾调解同服务相结合。本着“服务零距离”的工作原则,秉承为民服务的理念,发挥网格员自身“人熟地熟”的优势,通过走访慰问、打扫卫生、代购代买生活用品等解决实际问题,为各类困难群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上门服务,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也宣传了党的政策,提高了基层服务水平,增强了干群关系。


▲在矛调共治体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将矛盾调解同民生诉求相结合。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桥梁和纽带作用,现场倾听民声,切实排解民忧,针对一些乡镇职权范围之外的民众诉求,通过汇集民意、征求意见等方式形成议案提案,向上级部门反映民需民意,实现“两代表一委员”履职到位、民生诉求解决到位。

将矛盾调解同基层治理相结合。将矛盾化解作为服务群众的改进方向,结合议事会制度和网格化治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网格员摸排收集、群众集中商议的方式,将涉及群众集体性利益的事公开说、集体议,有效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和诉求。通过发挥人员联动、网格联合、信息共享、纠纷共理、平安联创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办,把矛盾的源头治理切实落地。借助“三三四”制工作法,全镇2023年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10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力地推动了辖区平安创建,真正筑牢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关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还有问题或者想要咨询的可以拨打热线:132-1311-9956,我们可以具体跟您沟通和讲解,睿格软件,期待您的光临!

睿格软件

服务热线

0371-56086616

13213119956(24小时)

微信客服

点击或微信扫一扫
马上联系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