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技术到服务、从效率到公平、从控制到治理,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必须遵从的方向。这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让城市变的更具智慧。但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是为了实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娴静生活。
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不仅令世人惊艳北宋城市的繁华,也令人沉思: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从唐宋大城市集聚发展到明清乡镇网络化发展、再到五口通商后口岸城市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户口制度)、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及乡镇企业、城乡一体化、1992年后的对外出口型经济推动下的城市化、中国开始进入第6次城乡的变革,尤其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商务的发展。每个阶段发展都有城市的起起落落,不仅城市自身在变化,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人们既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娴静生活,也向往车水马龙的繁华,是什么让城市永立潮头,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追寻答案,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山水城市、海绵城市、平安城市等不同称号,既是不同阶段的诉求,也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城市政府提出的目标和愿景。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标志性发明也从蒸汽机到个人电脑,以及被誉为电子器官的智能手机。可以感知、分析、集成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智能手机,与智能卡、网关、二维码、4G,以及很快到来的5G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的基础设施,它们和传统的铁路、机场、公路等一起为我们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构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型战略,是城市政府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进而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2009年,迪比克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迪比克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各种城市公用资源连接起来,对监测、分析、整合各种数据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地服务市民。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新技术涌现;近十年智慧城市不仅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催生城市信息化的新浪潮。2013年,从住建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共计290个城市。据《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智慧城市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均在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与此同时,与智慧城市行业相关的企业也风起云涌;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改变奠定了基础。经过一段时间建设,城市政府已逐渐形成信息技术导向、社会导向、经济导向、空间导向多重维度。“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运行、智慧服务和智慧产业四部分。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新一代基础设施日渐融入城市建设,一云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共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详规、控规、顶规日渐融合,多规合一成为城市规划的趋势。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促进城市发展,智慧家庭、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生态成为城市居民福利不可或缺的保障系统,物联网、宽带等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城市建设重要组成。总之,经过一段时间建设,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和传统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战略资源不仅包括土地、区位、人口、能源、资本,还包括数字资源。区域内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先度也被纳入数字资源,数字经济竞争力重要指标融入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目前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概念推广和知晓阶段逐渐转到落实和推进阶段。人们在感叹智慧城市技术神奇时,也会产生一些担忧,比如一切都在技术掌握过程中,是否会失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偶遇美感?在不断迭代更新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同时人们发现,尽管智慧城市使诸多群体受益,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智慧城市也不例外。随着推进深入,一些产业开始面临挑战,甚至走向衰落。例如传统的零售业、教育业、印刷业等。苹果等智能手机横空出世使MP3、电子英文字典、数码相机等销售剧减,甚至消失。在欢呼过程中,人们既感受技术的魅力,也感受到威胁。这些产业消失,将意味着有大量的失业人群。虽然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也只有在发展中能得到解决。不过,城市政府需要意识到解决问题是王道,在问题面前只有适合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智慧城市不应仅是身怀绝技的工程师对各种最新技术的展示和炫耀,从而让人误以为它是城市信息化工程的升级版本。人们之所以对智慧城市寄托诸多希望,是希望借助技术的力量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展现城市作为社会分工和交易平台的魅力。智慧城市更多地应该是从城市治理的维度展开,以问题为导向,将技术融合于治理框架中,切实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创造市民的价值,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智慧城市不仅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也背离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本质和目的。政府首先应转变观念,意识到信息化、全球化和城市化对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赋予了新的内涵,即需要链接更多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从而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实现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如运营商、设备商、竞争者、替补者和客户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寻找出每一个角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每一环节在系统中所能够创造的价值,以及系统内的这些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便更好地形成合力。在构建过程中,政府应充分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外部的市场、环境、经济、政治等条件和利益相关者等资源禀赋和力量对比,参与企业的业务系统、定位、赢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以及诸多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比如新技术的应用、产业结构发展、民生问题的解决等。在此过程中遵循开放平台构建的逻辑、科学设计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包容性交叉补贴的推进平台。
未来,智慧城市是一个正在完成的美景。从技术到服务、从效率到公平、从控制到治理,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必须遵从的方向,也是政府职能变革的必由路径。
来源:网站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Friendship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