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市域社会治理解读
   来源:    添加日期:2022-09-15    
1、市域的内涵?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市域”指的是“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过去我们讲社会治理,主要强调国家宏观和基层微观两个层面,新形势下为什么中央提出推进市域层面的中观社会治理,可以从市域的“三个特殊”方面来理解。第一,市域是宏观与微观的转承点,更要成为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第二,市域是重大矛盾风险的集聚地,更要成为重大矛盾风险的化解地。第三,市域是具有较多行政资源与较强执法司法能力的综合体,更要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集成体。
2、社会治理的内涵?
       对社会治理的内涵外延要准确的理解,从政法系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社会治理落脚点是平安。第二,社会治理是政法工作的分内之责。第三,要依靠平安建设体制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央文件首次提出“社会治理”并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社会治理的发展经过了“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三个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以往,社会治理过于强调政府“管控”职能,造成政府职能异化,大大降低治理效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单一“管控”方式难以适应现状,多元主体共治成为发展趋势。如今,社会治理开启了党委政府“掌舵”主导、全民共建共享新格局。
有观念认为,社会治理等于治安管理。实际上,社会治理还包括“平安建设”,涵盖社会治安、应急机制、国家安全建设等领域。
十九大之后,社会治理涵盖面进一步扩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当前社会治理的主要工作,还包括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应急管理,以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3、市域社会治理的内涵
       从字面表述上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市域的具体体现。是包括理念(树立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精细精致的理念)、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衡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着眼制度思维、制度创新、制度集成、制度执行,以制度现代化驱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体制,形成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纵向治理架构)、布局、方式(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能力(提升统筹谋划、改革创新、政策把握、科技应用、群众工作、舆论引导能力)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既包括显性的内容,也有隐性的标准。

       2019年12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制定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经过三个月的广泛征求意见,2020年2月,中央政法委向各省、自治区政法委及全国各政法单位下发了《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试行)》,这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在新时代要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后,形成的具有精准指导意义、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面的阐述了如何建立、完善一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实际上也是“治理社会”,即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不平的社会痛点重新“摆平”。它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层面上,体现为让城乡群众成为基层治理参与者,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因此,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开始由主导型转变成服务型、引导型。社会治理方式,也相应地由政府单一主导转变为社会多元共治。
从空间范围来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设区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由于设区的城市区域范围既包括城市行政区域的城市社区,又包括城市所辖区行政区域的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因此,市域社会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治理的融合体。
从行动主体来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范围内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公民等多元行动主体,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基础上开展的一种社会行动。

       从治理手段来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主体运用党建、法律、道德、心理、科技、民规民约等社会规制手段开展的一种社会行动。

从治理目标来看,市域社会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化解市域社会矛盾、解决市域社会问题;市域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市域社会和谐稳定。

4、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避免的“两个误区”?
       第一,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把“市域社会治理”等同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误区。当前,一些地方对于为什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解不深,往往将市域社会治理等同于基层社会治理,在谋划试点工作时未能把握市级主题、发挥市级优势、突出市域特点,导致工作目标不明、着力点不准、推进力度不大;二是把“市域社会治理”拓展为“市域治理”的误区。体现为对市域社会治理的内涵外延把握不够准确,将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等内容都纳入进来,导致工作“无所不包”,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现象。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着眼“社会”领域,着力把大矛盾大风险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确保不外溢不扩散。
5、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防范的“五类风险”?
       一要防控化解政治安全风险。二要防控化解社会治安风险。三要防控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四要防控化解公共安全风险。五要防控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睿格软件

服务热线

0371-56086616

13213119956(24小时)

微信客服

点击或微信扫一扫
马上联系

收起 >